6月20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召开,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章力建,中国农大校委会副主任张建华,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旅游委员会会长孙建等应邀出席会议。章力建院长并在会上作了《“中医农业”助力(枸杞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专题报告,期间,就筹建首个《“高原型中医农业”研究院》事宜和有关地方领导和专家进行了探讨和商谈。
海西州位于被誉为中国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特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该“研究院”生产实践基地将在都兰县,该县是全球海拔最高的枸杞连片规模化种植最大的基地被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中医农业”研发团队科学家已在当地项目区采用生态食材团体标准,并利用自然界相生相克原理,在土壤中大量添加有益菌,重建土壤微循环系统,让土壤往健康土壤方向良性循环。并已在项目区实验用有机肥(绿肥)十中药材配方(中医农业)投入品减少(或不用)化肥,保持和提高产地土壤中的碳含量,提升土壤质量和产地环境中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项目区的枸杞产业发展打好了基础。
青海省、海西州有关部门负责人、都兰县有关负责人和中国农大校委会副主任张建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杨强、李葆华、经济日报青海分社申维祖、中国绿发会有关负责人许理琦、西北农林科大教授高亚军、江苏浩源兴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浩民(生态食材技术专家)等参加了座探讨和商量。
专家表示: 把“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植入项目区的农产品(枸杞)生产程序中,并实施“中医农业”投入品“组合拳”方案(各种投入品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以保障农产品高产优质、色香味俱全、功能性增加、保鲜期长、抗逆性增强等,并且生产成本降低。同时,以电子商务拉动拉长当地“中医农业”名优特农产品产业链并形成产业集群。专家指出:“中医农业”可为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为项目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为“生态产业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生态农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 印遇龙院士应邀出席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五届夏季峰会并作主题报告
下一篇 : “中国生态农业园区与生态庄园联盟”在京成立并发布团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