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我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中医农业”助力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19-04-23
  |  
阅读:
  |  
作者:
小编

4月22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副主任、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首席科学家章力建和该奖评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石国华, 以及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旅游委员会会长、国家生态食材品牌评定专家孙建就《“中医农业”植入优质乳生产的品质提升项目,为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作贡献》方案与该奖特等奖获得者、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奶业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加启研究员进行了商讨,并形成共识。据了解,王加启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在实现优质奶源与优质加工工艺融合,引领奶业从数量型升级为优质绿色奶业,提升了国产奶的核心竞争力作出了贡献,该项目成果在光明乳业、新希望乳业等全国23个省45家乳制品企业应用后,年生产优质乳制品30.40万吨,占全国年总产量的61.02%,成为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






据了解,2018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降成本、优结构、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为着力点,强化标准规范、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执法监督和消费培育,加快构建现代奶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不断提高奶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奶业现代化,做大做强民族奶业。到2020年,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奶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超过65%,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品质、竞争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乳制品供给和消费需求更加契合。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消费信心显著增强。奶业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到2025年,奶业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产品加工、乳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提出,着力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奶业品牌战略。发挥骨干乳品企业引领作用,促进企业大联合、大协作,提升中国奶业品牌影响力。据此根据专家介绍生态食材品牌在奶业上的评定就是落实奶业品牌建设的最佳抓手。生态食材是指按照生态食材团体标准生产、加工、销售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农产品中可以供人类食用的产品(粮油、果蔬、水产、畜禽等)。生态食材在生产和加工中充分考虑水土保持及生态承载力、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能力,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中医农业和耕育农法技术、生态保育和耕育农业理念,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为基础生产的无污染、可循环的健康农业产品,或者模拟天然条件为基础而抚育生产的食材。耕育农法是建立在耕读文化和生态保育基础上,带有中国传统文化记忆,和中华民族特色基因的中医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方法。具备农业的生产、体验、教育多功能性,生产措施已经量化为生态农产品(生态食材)的团体标准生产模式。

“中医原理技术方法农业应用(中医农业)”植入该项目成果后,将进一步从源头保障优质奶生产水平,通过生态食材品牌建设,为项目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产业“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 : 中国生态产业博览会贵州中心落户 “世界茶博园”座谈会在京举
下一篇 : “生态食材”助力全国畜禽养殖与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发展